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我叫莫色小兰,来自凉山州越西县,是一名中学教师,同时也是一名青年志愿者。2008毕业于母校绵阳师范学院。离开母校15年里,我无数次的想回母校看看,也无数次的想象我回来时是什么情景,能不能见到我的老师们。但万万没有想到我会以今天这种优秀校友的身份回到母校,跟大家分享我的经历,我感到受宠若惊的同时也倍感荣幸。
离开母校后的十五年里,我参加过1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参与过3年10个月的脱贫攻坚驻村扶贫工作。但从未改变的是我在做好自己繁重的本职工作的前提下,进行志愿助学,帮助那些和我一样家里困难又想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孩子。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的求学路和我的志愿助学路。
一、我的求学路--为自己种下爱的种子
我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没鞋穿,就光脚上学;没书包,用母亲一针一线缝制的布口袋;温饱不能保障,到处借粮食。我的大哥大姐相继辍学。但我是幸运的,我是这个家里唯一有幸上完学的孩子!
我上中学的时候,家里离学校远,每天早上出门就带着几个冰冷的土豆或者荞面馍到学校,有时候走得急就忘记带,就会饿着肚子上一天学。我的父亲常说:“咱家日子穷,你要好好学习,将来才能过上好生活!” 为了省钱让我读书,他病重都舍不得去看病,家里把唯一的猪卖掉后我有了读书的报名费,父亲却永远地去了。我眼睁睁看着父亲离开,我无能为力,我自责至今。如果当时我不读书,把钱拿去给父亲看病,父亲很可能就不会那么早离开。
父亲走后,家里的条件变得更糟糕,为了让我有书可读,母亲起早贪黑地干农活,甚至卖土地,吃尽苦头,但还是无法凑齐学杂费——我还是一次又一次濒临辍学。后来我的班主任余老师来了解到情况,就跟学校申请补助,我成为了我们学校唯一一个不是教师子女却可以享受教师子女待遇的学生,每个学期只需要交很少的书本费。高中的时候,每个学期我都是最后一个去报名的,因为我没钱。开学前妈妈都会到村上的困难证明,盖上乡上的章,再到学校。我的班主任李老师会带着我们去找校长,请求免去一部分费用。高二的时候,李老师为我申请的泸州爱心人士的助学金。许许多多好心人的帮助,让我可以继续留在心爱的校园,他们的无私帮助也在我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爱的种子。2004年,我高中毕业,顺利考上了绵阳师范学院,成为了我家唯一一个考上大学的孩子。
那时候没有生源地助学贷款的政策,昂贵的学费让我和母亲焦头烂额。母亲千辛万苦为我凑集了1000元钱,这是母亲的心血,是我见过最多的钱。我终于走出了大山,孤身一人来到大城市。第一次走在大学校园里,人山人海中,我第一次感受到自己的渺小,骨子里带有的自卑感油然而生。因为没有钱交学费就不能注册,不注册就不算是师院的学生,不能助学贷款,也不能办理住宿,我无处可去。大三的师兄师姐成了第一帮助我的人,决定让我睡师姐的床,师姐和另一位师姐挤着睡。后来,辅导员陈老师和学院领导为我申请5000元的四川省奖学金,我也因此成功注册,成为了真正的大学生。如果没有这笔奖学金,很可能我当时就读不了大学了。后来老师又为我申请持续两年、每年2000元的爱心助学金。
天有不测风雨,军训的第六天,我在冲澡时踩空马桶,马桶碎片隔断了我右脚跟腱,我痛的动不得。从校医室到绵阳第三医院,老师同学们一路陪同,为我垫付医药费。后来,学院发起了爱心募捐,为我凑到了1500多元的医药费。在我住院的一周多时间里,我们班的同学轮流不分白天黑夜地守着我,出院回到学校后,因为绑石膏绑了一个月,行动不方便,宿舍的同学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帮助让远在异乡的我倍感温暖。
我从医院回来的那天,在学校的操场上遇到了一位叔叔,他向同学了解了情况,知道了我们住的地方,就每天给我熬鲫鱼汤按时按点送过来,为我补身体。可惜到现在我都要不知道他是谁,他在哪里,我好想告诉他我也成为了像他一样乐于助人的好人。
我去做家教的时候,孩子的母亲跟她的朋友(苗姐姐)说起我家境困难,有一天他们买了好多零食和营养品来学校看我。从那以后,苗姐姐每个月给我100元的生活补贴,她说我营养不良,得补补身体。周末的时候就经常让我去她家,给我做好吃的。
在母校的四年时间,除了学习和学校的勤工俭学,我也跟努力挣钱,但钱真心不好挣。我做过家教,但普通话不流畅,说话彝腔重,找家教比其他同学难得多;我做过一天15元报酬但得从早上九点站到下午六点半的工作;为了一个月200元的工资几乎每天中午下午带着脚伤走两个来回近三小时路。。。
因为没钱,我的生活很节俭。农村的孩子小时候很少吃上肉和油,肚皮大,五毛钱的千层饼可以吃三四个,但只舍得买一个。食堂吃饭也几乎不打肉类,同学们打了肉就会分几块给我。。。漫长的四年,有太多的老师同学向我深伸出了援手,这些来自母校的关心和帮助让我心里那颗爱的种子不断汲取营养,静待萌发。
二、我的志愿助学路--让爱的种子萌发
2008年,我顺利大学毕业。积极响应“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报名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那时正是汶川地震之后,受灾地区做好卫生防疫,对于灾后重建工作非常重要,于是,我毅然选择来到三台县参与卫生防疫。烈日炎炎的夏天,我和同事们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走遍了三台的各个乡镇,尽力把震后传染病预防知识传到每一家每一户,用自己的点滴努力践行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的青春誓言。
这一年,在我心中种下了志愿服务的种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回信中写的那样,“服务人民、奉献祖国,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正确方向。”我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一年服务期满后,我做出影响自己人生的重要选择,放弃在大城市的工作机会,选择回到大凉山,继续我的志愿服务之路。我的选择也许会付出更多,吃更多苦,但为了我们大山里的孩子少吃点苦,我觉得值得!
当时我被分在乡下一所小学教书,当了班主任。当时班上有一部分不经常不来上学,我就走村入户家访动员,却发现他们的家庭都有困难,看到他们,就仿佛看到了曾经的我!我内心深处的那颗爱的种子开始萌发:我要帮助他们,不能让他们因贫困而读不了书,因读不了书而更贫困。而将爱心传递下去,是对帮过我的好心人最好的报答!
于是我从受支助者变成了支助者!
刚开始我自己买文具鼓励他们,后来我联系到大学同学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为孩子们捐赠书包和衣物。但我发现,这并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衣服破了可以缝补,没有鞋子也可以不穿,但是没有知识,就彻底没有了希望。想要改变贫穷和落后,只有让孩子在有作在学校里学习。所以,我把重点放在了“一对一”爱心助学上,给孩子们提供一部分学习费用。
为了解困难孩子的生活状况,我必须深入家访。越西县上普雄、下普雄等偏远彝乡山寨我自费乘坐面包车前往,离县城五十公里以内的地方我就骑电动车前往——这些年,我已经骑坏了4辆电动车!
2020年8月5日下午六点,我结束了一天的驻村工作,便匆匆骑上电动车去家访,这是我最匆忙的一次家访,原因是8月2日跟孩子的家长电话沟通,问到家里的情况、困难原因时,孩子的母亲在电话那头说着说着就泣不成声了,我心里在想:“到底是怎样的苦让家长在电话里第一次跟一个陌生人沟通都会哭那么伤心?”面对面了解了后,得知孩子的父亲常年生病,没有能力外出务工,因为是搬迁户,在新居住地没有土地,只能靠着承包别人的土地种地,收成的粮食勉强够一家人食用,家里几个孩子都在上学,确实很不易。要离开的时候,孩子母亲哽咽着说:“老师,这个世界上只有好人才会帮穷人,你今天顶着这么大的太阳,骑车那么远来我家,我们很高兴,即使下来争取不到支助,我们心里已经很感激很温暖。”我听完深有感触,给他人带去温暖,不正是我一直想要做的事吗?8月25日,我联系到了成都的爱心人士支助了这个孩子,2021年2月,又联系爱心人资助了她的弟弟,真正给这个家庭带去了帮助、温暖和希望。
有一个星期天我家访了四个乡镇五个村6个孩子。一大早出门,晚上回家。由于体力严重透支,家访到最后一个孩子时,脸色已苍白,孩子的母亲和哥哥数次关切地问我是不是生病了。临走时,孩子母亲问我:“小兰老师,您有40岁了吧?”这句话我到现在都还记忆深刻!没有人愿意提前老去,我也是!回到家我发了一条朋友圈:如果注定小兰老师要比同龄人先老去的话,就让更多的孩子得到帮助吧,我愿意以此为代价。
2017年的一次家访结束后,为了节约时间,我带着学生走了近路,孩子在前面,我在后面,在一个陡坡,我刚跑过去,泥土和石头就“轰”的一声下滑,我听到声音,后怕不已。我要是摔下去了,母亲怎么办?还在哺乳期的孩子怎么办?
2019年对于我的助学是个不平常的一年。五月,我不幸摔伤右脚,导致右脚骨折和韧带拉伤,医生建议石膏固定静养4-6周,但想着好几个孩子的助学金一直没有着落,我静不下。一次次承受着“一夜白头”般的煎熬,我居然有了侥幸心理--拄着拐杖去买了彩票,成为了朋友口中“身残志坚”的人,可惜一分钱都没中。后来脚伤稍微好转,就打着石膏、拄着拐杖、骑着电动车边家访边寻找爱心人士,仅仅用了三天时间为5个孩子争取到了爱心支助。
9月的第一次发放助学款,一共发了216600元。不幸的是在已经通知了十几所学校的100多个孩子,定了发放时间地点的时候,我不慎摔伤头部,凌晨家人送我去医院的时候,我把已经填写好的助学金领取表和银行卡带在身边,我想万一有什么不测可以在把这些交给家人,交代他们把助学金发给孩子。当时医生让我住院治疗,但为了按时发放助学金,我坚决不住!本该第七天内去医院做手术,但为了发放助学款,推迟了手术时间,阴雨天戴着墨镜坚持四处奔波给孩子们发放助学金。我虽然是笑着发放完了助学金吗,但身体并不好受。活动结束,一个叫曲布的孩子偷偷塞给我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老师,虽然您是笑着说的,但是我的眼泪已经止不住,是您让我感受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您是我的英雄。”看着纸条,我的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掉……
等到第12天我才去医院,躺在手术台上,医生说时间太久了很可能手术做了跟没有做一样,我很怕痛,我很想逃!尽管一个人在经历了疼痛和煎熬,手术效果却不理想,承受着各种身体上和心理上的煎熬,夜深人静的时候数次悄然泪下,但是,我从未想过放弃。
从2009年到2019年,我用了漫长的十年时间,但是只帮助了173个孩子,募集的助学金不到110万元。而从2019到现在,不到三年的时间,从173个孩子发展到了1200余名孩子,募集的助学金达到630万余元,捐款捐物共惠及11000余人。
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会发展这么快?因为在第十年,我的助学工作得到了政府的肯定,我得到了人生中第一份关于教育扶贫的奖,“四川省脱贫攻坚奖先进个人”,同年12月,新华社四川分社来凉山跟基层青年座谈的时候,我有幸参与,并接受了专门采访。
2020年,我获得第二份荣誉第23届“四川青年五四奖章”,并且作为青年代表跟省委清华书记做了工作汇报;2021年,我又获得“中国好人”、“四川好人”、“第七届四川省道德模范”、“感动凉山十大人物”等称号,这些来自政府的肯定和官方的报道增强了我在大家心中的公信力。也让越来越多的人相信我和参与到我的助学中,形成了一个爱心助学的“同心圆”。
13年的努力和坚守,也让我看到了希望。
2015年第一批高中毕业的两个孩子,一个本科,一个专科,现在成了公务员和老师,后来陆续毕业考上本科的有160余人,毕业参加工作的有18人,有的当上了老师、医生、护士……彻底地改变了命运, 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今年,我们的爱心团队将有100多个孩子参加高考,我相信他们一定也能通过高考圆自己的大学梦,改变自己的人生。13年来,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得到了一些荣誉,但是这背后也有许多不被人知的艰难。
首先,爱心助学的艰辛。因为这是我个人发起的爱心助学,所以所有的工作包括采集需要帮助的学生信息、走乡入户地家访核实、寻找爱心人士、爱心款的入账和发放、反馈学生在校学习情况等,都要我一个人来做,并且是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情况下,在上班前下班后以及周末这些时间来完成,所以这条助学路走得特别艰辛,很多时候我都是黑夜里雨雪天一个人骑着电动车子路上。一个黑漆漆的夜晚,一个人骑电动车在“无人区”走着,近光灯变远光灯的时候,路边突然蹦出一男人,睁大眼睛瞪着你,天呐那是人还是啥?我吓得赶紧加速! 又一个黑漆漆的夜晚,吹着寒风,电动车的灯坏了很久了(因为想着节约钱,一直没有换新的),一个人骑车在路上的时候,突然远处传来“喵喵”的猫叫声。。。也同样是黑漆漆的夜晚,凌晨两点多,夜深人静时,骑电动车在路上电动车突然不走了,下来一看,被铁棍扎了!那一刻我的感受就是:这哪是扎电动车轮胎,是扎我心!我一次又一次地发誓:以后再也不会晚上回家了,但事情总是做不完,我还是一次又一次的晚上回家。
其次,旁人的不理解。因为思考的角度不一样,就经常会被质疑助学金的使用是否规范,但我我会用一些近乎死板苛刻的流程来证明爱心人士每一分线都能发到受助孩子手里,包括采集信息、核实信息、写材料、联系爱心人士、确定支助、每学期提醒爱心人士转助学金、发放助学金、指导孩子写收条感谢信(打印模板)并反馈给爱心人士以及期末考试后的成绩汇报等等。我记得有一个爱心组织的负责人跟我说过一句话“你这是 VIP服务呀,我们几十号人都做不到这个份上”。
小兰老师虽然穿8.9元裤子和19.9元衣服,甚至很多时候都是穿别人的旧衣服,生活很清苦,但我要骄傲的对大家说,13年来,小兰老师没有沾过一分助学金。
再次,说了这么多,我最亏欠的还是我的家人。
把还在哺乳期的孩子交给老母亲,下乡入户开展家访,一去就是一整天;老母亲生病住院,我在病床旁反复核对助学款信息,为了按时发放助学款,未等老母亲输液结束,便去取款,发放助学金;老婆婆生病数月,我几乎没有照顾过,病逝那天我还奔走在扶贫路上,我愧疚至今!我的孩子在离我130公里外的地方,有时候太忙,就几个星期都回不去。六岁的女儿有一天说:“妈妈,每个孩子的妈妈都很辛苦,但她们都能陪着自己的孩子,你为什么不能多陪陪我?我听了心如刀割,不知道怎么解释她才能明白。有一次,我已经三个星期没有回家了,她给我打电话,说她又想我了,她说:“妈妈,我在心里想着你的时候,眼睛里的泪水就自己出来了”,我听了泪如雨下。有一天半夜我回到家,她已经睡着了,我发现她用我的睡衣做枕巾,早上她跟我说这样像妈妈在身边一样。很多时候孩子打电话来,问什么时候回去,我三言两语搪塞过去。。。因为我为别人的孩子付出的时间和心血远远超过了自己的孩子,所以一次又一次的成为别人口中的那个“为了别人的孩子,不管自己的孩子的母亲”,而我对我来说,我已把别人的孩子当作是我的孩子。
后来,周末我回家,有助学活动的时候,我就带着女儿一起去。慢慢地就成了我是去发放助学金,她是去跟哥哥姐姐们分享自己的零食。有时候我没有安排助学活动,她就主动问我:妈妈你这周要发助学金不?有一天她突然说:“妈妈,你就像星星,闪闪发光。我以后也要像你一样,帮助别人”,原来,这一份份缺失的陪伴,换来的是她的成长。
或许你也想知道,13年的坚守,我得到了些什么?
是啊,我到底得到了什么呢?我得到了孩子们的认可、家长的感激,看到了的孩子们笑容,更重要的是我看到孩子们一天天进步,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这一切给我带来的快乐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替代,这种甜胜过了苦千万倍,这也是我克服一切困难,坚定前行最强大的一股动力!
三、“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为孩子播种爱的种子
吉古是我们爱心队伍支助的一个彝族女孩,她的班主任找到我寻求帮助的时候,她刚上初一。她的母亲胃癌晚期,我用电动车载着她去医院看她的母亲,告诉她们我会帮助阿各。至今已经帮助了7年。在一次接受采访时阿各跟记者说:小兰老师对我来说就像妈妈一样的存在,每次看到她我就好像看到了我妈妈。”我内心很感动。如今读大二的她每次回来都会帮我分担助学上的事情。
阿衣,也是我们爱心团队支助的学生,高考后选择了师范大学,去年大学毕业,回到家乡成为了一名中学教书,她说“当年我最艰难的时候得到了小兰;老师和爱心人士的帮助,才得以顺利考上大学。如今我也成为了老师,我也会尽自己的力量把爱心传递下去”。 原来,我们在为他们插上飞出大山的翅膀的同时,也为他们种下了回馈这片大山的爱的种子!当看到一个个孩子在我们的帮助下越来越懂事感恩努力上进,学有所成后能够帮助更多的人圆梦,我的内心十分欣慰。我认为,这就是教育的力量,通过言传身教,不仅帮助他们摆脱了物质上的困难,而且让他们得到了精神上的富足。
习近平总书记教导我们,年轻人要“自找苦吃”。回望自己过去的十几年,从选择回到大山,到选择个人助学,再到带动大家一起助学,在旁人的眼中,我似乎是个一次次选择自找多事的傻子,很多人认为我过的很辛苦、很不值,我也从不解释。但是今天,借这个机会,我要告诉青年朋友们,一次次选择苦,一辈子回味甜,这是我人生最真实的感受,也是我青春最宝贵的价值——身体上的苦不是苦,精神上的甜更加甜,这个由苦到甜的过程,充实了自己、回报了社会、找到了价值。
未来的路一定不平坦,但我依然不放弃!
就像那句歌词”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我希望,有更多的孩子选择“成为我”,有更多的青年朋友选择成为想我一样或许平凡,但是甘愿奉献的人,把自己吃过的“苦”酿成回味一生的“甜”。
最后,我想借这个机会,感谢帮助过我和信任我帮助孩子们的好心人。没有他们的支持,我的求学路很可能就中断,我的助学路就不会这么顺利。我也感谢我所任教的西城中学学校领导和同事以及越西县教育局、县委政府的领导,没有他们的包容和理解以及对我爱心工作的支持,我坚持不到今天;我更要感谢我的大学母校绵阳师范学院,四年的大学生活,让我深深的体会到母校“育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和“止于至善”的教风。我也一直记得母校的校训,厚德、博学、笃行、弘毅,让我懂得了感恩和奉献,拥有了克服万难、坚定前行的力量。我将继以此作为自己的行为规范,继续发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绵师精神,在做好自己的本职教学工作的前提下,继续将爱心传承下去,为家乡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