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工作

火热青春付凉山•十年育人铭初心:寻访校友 杨翁基龙布

时间:2023年07月28日 08:35  作者:俄其衣学 曾雅然  阅读:  


七月的凉山,群山嵯峨

七月的凉山,壮美秀丽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度挖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2届蒙古族摩梭人校友杨翁基龙布“十载家访路”的感人故事,深刻感悟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教育何为”的重大意义,79日至14日,2023年暑期“三下乡”校级重点项目之一,马克思主义学院“火热青春付凉山·十年育人铭初心”团队一行10深入大凉山腹地,赴凉山州盐源县开展社会实践。

相约在盐源·龙布初印象

79日,团队全体成员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带着满腔热血与期待,从学校出发去往此次社会实践的第一站——盐源县城。为加强团队协作与相互了解,为下一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前做好谋划,当晚2230,团队顺利到达盐源县后,连夜与拍摄组取得联系并召开碰头会。

说明: 图片1

团队从学校出发前在校门口合影

到达盐源后立即召开碰头会

710日,来到盐源县城的第二天,团队就迅速进入工作状态,马不停蹄地来到了此次社会实践记录的主人公杨翁基龙布现在工作单位——盐源县中学。这名已毕业11年的学长,黑而精瘦,身形微驼。见到多年未见的师长,他热情而又腼腆。随即,团队以座谈会的方式了解领导和同事眼中的杨翁基龙布。

座谈会上,学校领导和同事对龙布在学校发展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做出了高度的评价。在他们眼里,龙布工作上勤勤恳恳,从一名普通老师到学校的德育处办公室副主任,在有限的时间里释放无穷的能量,使得几乎瘫痪的学校德育工作不仅取得良好成效并迈上新的台阶,为盐源中学的稳健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说明: 3c7b24d7d7c5cd0a1aa66082657bb14

与杨翁基龙布的领导及同事开展座谈

同走家访路·见证师者仁心

“现在只步行两个小时,都是幸福的了,以前大路还没修通的时候,我经常要步行五六个小时才能到达学生家里,经常一个下午只能家访一位学生。”

“以前,我去家访,有些家长晓得我要去,很早就在家门口等。有些家里有摩托车的,就骑摩托车到村口接我,原来还骑过马呢!”

“遇到天气不好的时候还不能当天返回,还得在学生家里留宿。真的要感谢国家政策好呀,感谢我们的党,要不是国家大力开展修建道路、水电村村通工程,以前去家访都不敢在学生家里大口的喝水,因为背水要到很远的地方,能喝的水很珍贵。”

……

为进一步了解龙布生活和工作的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现状,达到以访促教的目的,711日至12日,团队所有成员跟随龙布的步伐,一起踏上了龙布曾经以及现在也一直在坚持的家访之路。到达孩子家中后,看到熟悉的面孔,孩子家长热情地欢迎龙布和实践团队的到来。





说明: DSC_0205
 


 

 

 

 

 

 

 

 


家访途中龙布与学生在交流

此次家访的4个家庭中,分布较为零散,以前龙布来家访时几乎都是单边步行时长超过2个小时的山路,但近几年得益于国家村村通道路建设,很多路都修到了家门口。在此次重走家访路的过程中,他把我们远远地甩在了身后,这让我们惊讶于龙布充沛的体力。这种体力和脚力,是来自对生命的热爱,对事业的坚守。

家访对象中,有些学生是家庭遭遇重大变故的单亲家庭孩子,对于这类孩子,龙布主要以倾听和开导的方法,与家长和学生进行交流;有些留守儿童,因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平时缺少关爱和管理而造成绩下滑严重,对于这部分学生,龙布则从学生家庭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引导学生要着眼大局,认真规划未来,不能让父母和整个大家族失望,要努力成为家庭的顶梁柱,真正做到用知识改变命运。还有些孩子,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但对将来没有太多打算,正处在懵懂、迷茫的青春期,比较厌学。龙布则鼓励他们要珍惜机会,坚定目标,还要提升自己的发展高度。

说明: DSC_0341龙布与学生和家长了解家庭情况

家访之余,实践团队还参观了龙布自从大学毕业后到现在以来任教的几所学校,在龙布的带领下,从家访之路的翻山越岭到条条公路入家门口,从乡村学校基础设施落后到不断完善,从乡村学子艰难求学到国家助学筑梦提供保障,队员们深刻感悟到民族地区乡村基础教育工作者的坚守与不易,令人骄傲的是,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现在正在不断向更公平、更高质量推进。十载家访路,其实就是一条脱贫路,一条教育振兴路!

十年来,龙布利用每年寒暑假时间,共深入300余个家庭家访。在大凉山腹地家访,往往要靠步行。这意味着这十年,如果用数字丈量龙布的家访路,可能超过9000多公里。每到一位学生家里家访,他都会携带着一袋大米、一桶油来到学生家中,有老人或孩童的家庭,他还会带上一件牛奶或者一袋糖果。如果路程太远,不得不留宿一晚,第二天临走时他还会悄悄放上100元钱在灶台上。多年来身体上的负重步行,使龙布练就了如履平地走山路的“本领”;经济上的额外支出,使龙布更加淡泊功名利禄。

说明: 家访

龙布与学生规划未来发展方向

星火赓续·生生不息

在龙布全身心投入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道路上,除了自己不忘初心的坚持以外,更多的还有来自家人无条件的理解和支持。

龙布姐姐表示,自己和弟弟都得益于国家资助政策,才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尤其是弟弟在大学期间学习的是师范专业,本就应将所学知识回馈社会,回馈家乡的教育事业。对于龙布本科毕业后,放弃研究生学习机会,义无反顾返回家乡从事教育事业,助力家乡民族地区基层教育振兴,这是光荣的事业,是对国家有意义的事,是可以改变很多孩子命运的大事。自己的家庭得益于脱贫攻坚的好政策,现在家庭经济条件好转,但不论是龙布还是自己也是曾经从艰苦的环境里走出来的,受到过许多老师的帮助。所以,对于龙布的选择,他们整个摩梭大家庭是十分支持的。

说明: 414e3f8c5eb76b5aac789e86f0bcbe7

龙布姐姐深情讲述弟弟工作以来发生的故事

龙布也谈到,十年来,他对学生的付出无怨无悔,但没能对家庭给予太多帮助和付出,自己很愧疚。即使现在交通方便了,因为工作变动的原因,也只能周末才有时间跟家人短暂相聚,有时这短暂的相聚甚至还会因为家访或其他工作而耽误,一两个月才跟家人见上一面。但他始终认为,家访是了解学生情况最有效的途径,这是必须坚持的。

同时他也讲到,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绵阳师范学院的学弟学妹来到盐源中学支教或者就业工作。作为一名绵师校友,看到越来越多的母校学子回归家乡,扎根基层,为家乡的基础教育事业注入新鲜血液,就仿佛看到了十年前的自己,同时也看到了家乡教育事业发展的美好明天。

说明: 9fc7722199afdbadd5261ecc72f17e8

龙布讲述自己十年来的故事

说明: 图片3团队全体合影

杨翁基龙布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纯粹的老师。师者如炬,虽微致远。短短6天,实践团队往返车行加步行超过2500公里,收集素材100余小时。我们观察到的只是山乡巨变的片段,了解到的只是龙布学长十年来躬耕于基础教育的个案,却连结着70后、80后、90后、00后几代马院思政人对教育事业的孜孜追求,还有更多像龙布一样的学长等待我们去了解、去走近、去学习。相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之路上,会有更多孩子走出大山看世界,也会有更多像龙布一样优秀的老师用炙热的爱反哺社会、反哺家乡,有他们的“双向奔赴”,教育强国的美好明天必将更加灿烂。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俄其衣学 曾雅然  图:呷哈日西 

审核:冯莎、尹菲)


上一条:叙情谊 话未来---学校日本校友会会长黄海湘回访母校
下一条:“智汇绵师 对话未来”校友论坛(七)信工学院举办“三全育人”大讲堂——“朋辈引领,责任担当”优秀校友分享会


绵阳师范学院校友工作办公室 版权所有

中国·四川·绵阳市绵兴西路166号

Tel:86-816-2202071 PostCode:621000  网站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