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工作

三十年后再相逢——绵阳师专政史系90级2班同学会

时间:2023年08月22日 10:20  作者:黄雁翔  阅读:  

 

原创 黄雁翔 滚滚长江A 2023-08-20 21:24 发表于四川



光阴荏苒,一晃师专毕业整整三十年,距上次都江堰同学会也十年之久了。毕业之时风华正茂,现都已过知天命之年,人生匆匆步入了下半场。同学,真的好想你,你在他乡还好吗?

(一)

7月8日下午,赵海清、蒋显华、蒋庆星、周群英、陈玲、李蓉和谢文君等六位绵阳同学小聚,一致倡议咱政史系90级2班在当年的求学地——绵阳举行毕业30周年同学会。聚会激起千层浪,各地同学在微信群中纷纷响应。

   

遗憾的是,我们班共62人,因种种原因,有少许同学一直与班级处于失联状态。既聚会,力争“一个都不能少”。赵海清面对相关稀薄的信息,如大海捞针,在茫茫人海中“挖呀挖呀挖”。功夫不负有心人,历时数日,终于将失散三十年的同学一一“打捞”入群。有同学接到海清电话感到好突然,竟一度以为是电诈。获悉真相后,非常激动,仿佛漂泊多年的游子一下子找到了温暖的组织,当即拍板参加同学会。

有人戏曰,本次同学会之后,海清应加盟央视《等着我》节目,专事寻人,或超越主持人舒冬。

(二)

经过同学会组委会前期的精心准备,8月11日上午,诸多同学如朝圣般,陆续从川渝、乃至全国各地如约赶到了母校附近的海上海酒店。

                           

十年,甚至三十年不见,今天终于见到了梦中几度相逢的同学,大家感慨万端,纷纷在签字墙前摆拍合影,宛若将这幸福时刻捕捉到手,定格、永恒。

                            

中午,酒店餐厅济济一堂。大家说不尽的想念,道不完的问候。这哪是午餐,分明是茶话会,只是佐之以可口的饭、菜而已。

下午,好客的“绵阳通”庆星同学带大家参观芙蓉溪畔的绵阳市博物馆。看到那“八角笼中”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大家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如渔人来到了桃花源,融入了先人缥缈的生活。

晚6:00,下榻酒店附近的筷子花酒家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同学会欢迎晚宴在此举行。

本晚,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当年的班主任和部分任课教师,他们分别是蒋志老师、杨德辉老师、吴忠耘老师、王老师和高梧老师。五位老师手捧鲜花,风采依旧,在我们面前俨然一座仰止的高山。

                           

今晚,我们自然珍惜这极其难得的再次聆听他们教诲的机会。他们或激情澎湃,或娓娓道来,与当年三尺讲台似没有两样。恩师的祝福与期望,久久在大厅萦绕。虽时值盛夏,我们却如沐春风。

晚宴之前,同学会组委会还登门看望了年事已高、不便前来参加活动的蒋懿菊老师。

                           

作为同学会组委会代表,赵海清致祝酒辞。他全程脱稿,字句铿锵,深情回顾了大家当年在老师门下的求学场景。他说,同学会逐渐成了一种“信仰”,大家毕业之后,似乎反而比当年校园里还牵挂、更亲近。

                           

欢声笑语间,同学们蜂拥前来给老师敬酒,致敬老师的谆谆教诲。时过境迁,老师虽然多半都叫不出同学的名字,但这一点都不重要。一生桃李万千,老师可能忘记学生,但学生永远记得恩师。

大家端起酒杯,或单枪匹马,或打捆组团,“跋山涉水”到各桌“客串”。你敬我,我敬你,饮不尽的祝福,诉不完的衷情。大家吞下的哪是火辣辣的白酒,分明是热腾腾的牵挂。斯时,头顶灯光迷离,它也仿佛微醺,完全沉醉于我们聚会的欢腾。

                           

酒后,暑热难当,大家激情似火,一起乘电梯登绵阳地标建筑——越王楼。此楼乃唐太宗李世民第八子越王李贞所建,故名。楼踞龟山,拥涪江,一览众山。凭栏远眺,对岸灯光璀璨,流光溢彩,仿佛奢华的上海外滩。登斯楼也,同学们或指点江山,或高歌一曲,或倚栏合影,或静听涛声。凉风阵阵,万家灯火,“其喜洋洋者矣”。

                           

越王楼数度毁损,几经重建。今天的越王楼,气势不逊于遥远的滕王阁,外界却知之甚少,盖缺如《滕王阁序》般的千古雄文耳。

(三)

12日(星期六)上午,全班同学统一着聚会文化衫,分乘数车,前往雏凤山麓的母校,开启求学“寻根”之旅。

                           

早在20年前,母校升格为本科,更名为“绵阳师范学院”。学校主体外迁,曾经的母校降格为一个校区,就像十三朝古都洛阳沦为地级市一样。这巨大的“身份”落差,母校您情何以堪。

                           

漫步校园,古木参天,鸟鸣嘤嘤,风景依稀似从前。我们班当年的“根据地”308教室依然。全班各人找到自己曾经的座位,端坐其间。遥想当年挥斥方遒,意气风发,看看今天鱼尾纹蠕动,早生华发,不禁万千感慨。

                           

我们班两位书法家欣然板书本次聚会主题。车正羽行书龙蛇竞走,刘向阳草书行云流水,真乃大家风范。赵海清在台上激扬文字,仿佛我们当年两周一次活色生香的组织生活会又开始了。

                           

此时,大门处一声粗重的“报告”吸引了大家眼球。定睛一看,此人不是别人,乃广汉侯哥。因照看年迈的父母,姗姗来迟,气喘吁吁。海清当场命题,请他逐一辨认全班同学。前两个,还算较顺利。第N个,侯哥犹豫了。当他抓耳挠腮、冥思苦想之际,为了不至于太尴尬,旁边同学忍不住“善意”提醒他,这是“黄光全”。侯哥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双手一拍,兴奋地说:“对,对,对!几十年了,你还是没变。”没想到,几张桌之外的光全同学当即抗议,“谁光天化日之下竟大胆侵犯我姓名权!”全班笑翻。一番折腾,好家伙,偌大一个班,侯哥居然认出了好几个。真不知是他记性“太好”,还是岁月这杀猪刀太锋利。大家不胜唏嘘。

                           

在足球场,全班男女同学席地而坐,分别造型“三”和“十”。这既是我们告别母校的时间,也意味“三十功名尘与土”,已过知天命之年的我们尚志在千里,追求“八千里路云和月”。“三”和“十”这两字横平竖直,也象征了我们的做人风格。

                           

回到当年的寝室,过道斑驳,大门褪色。不禁想起睡在我上铺的兄弟,你刻在墙上的字早已不见踪迹。那些日子里你总说起的女孩,或早已成了别人的新娘,那可是你寂寞的回忆?                            

当年争相“打卡”的图书馆,倚雏凤山,览校园胜景,雍容华贵。如今却严重“缩水”,瘦骨嶙峋。“五.一二”大地震如斧劈一般,图书馆的阅览室轰然倒塌,仅存其后的藏书楼。或许,一同倒塌的,还有三年对这知识殿堂的美好记忆。

桃笑亭,花已谢,池已干,桃花依旧笑春风。母校虽草木葱茏,竟春意阑珊,难掩萧条之气。

                           

母校,十年不见,曾灼灼其华的您竟满脸沧桑。或许,这是暑期,学校疏于管理;或许,随着校园的扩张,学校的重心早已转移。

返程的车上,空气沉闷,来时的轻快荡然无存,大家久久不语。母校,我们的根呢?

                           

(四)

下午3时,在酒店六楼举行本次同学会的重头戏——座谈会。如昨日一样,同学会秘书长于江早已将会场布置停当。会场正中,显示屏“30年后再回首”几个字主题鲜明,气势恢宏。台下,全体同学按抽签序号围坐成一“口”字。这造型,既象征了全班的紧密团结,也希望这难得的聚会,大家畅所欲言,口若悬河、口吐珠玑。

座谈会由黄雁翔和蓉城美女莫方英两同学主持。

                           

会前,班长周群英同学按当年学号依次点名。一声声响亮的“到”,这既是对班级的深情回应,也不禁勾起了一段段美好的青春回忆。

                           

显示屏依次播放了数位未能参会同学发来的祝贺视频。他们此刻虽身在远方,却仿佛从未走远,就在我们中间。为了让他们能同步“参与”盛会,今天下午的活动进行了全程抖音直播。

之后,继续为座谈会“热身”,播放致青春视频。这是140多张大家当年在母校求学时的照片,黄雁翔此前逐一为之配以风趣的简短文字,这沉寂的照片仿佛一下子就复活了。才气横溢如滔滔都江堰的于江将之制成了长达20分钟的视频,且伴以精妙的背景音乐。

一张张尘封的老照片从岁月深处飘然而至。看到或许已“失散”三十年的自己,陌生却熟悉,熟悉却陌生。青春虽不期而至,这咫尺竟是天涯,有同学看着看着就不禁哽咽了。

一张张略显发黄的合影,似乎在诉说我们永不褪色的同窗情。曾记否,图书馆有我们的伴读,芙蓉溪有我们的涉足,桃笑亭有我们的暗恋,篮球场有我们的追逐……想当年,我们一起爬山一起摔,一同追女孩一起嗨。日月如梭,这些当年的美好已成了遥远的模糊回忆。读着这些梦幻般的照片,耳边响起“一生难忘的同学情,一世不散的好缘分”那感伤的旋律,大家仿佛齐声默语:同学,我会一生珍惜。

气氛步步酝酿,同学情加热至“沸点”,座谈会正式开始。大家按座位序号依次发言。

小英同学满怀感恩之情,回顾了当年生病时好多同学对她的无私帮助,情深处竟潸然泪下;雪竹同学说当年寒假回家,在人潮汹涌的火车站,不知哪个男生关键时刻给其当“垫脚石”,弓身将其从车窗顶入了车厢。“雷锋”,你究竟是谁?春奎同学“背叛”了自己的专业,他诉说了自己工作上“低开高走”,若干年教高中英语的酸甜苦辣;东南飞的“孔雀”绍友博士分享了他的曲折经历和人生感悟;阿芳同学说两三年后退休的她将实现时间自由,届时人生重心大转移——含饴弄孙……

每一个同学发言结束,黄雁翔皆简短点评。或含蓄隽永,或诙谐幽默,若画龙点睛。如阿平同学说几十年人生就像自己的名字:“平”淡。黄评曰,这虽平淡,却不平庸;虽平凡,却不平常。漂亮的阿萍同学说当年刚入师专时,因为不适应,经常无助地哭。黄侃之,中国历史上有著名的“两哭”,一是孟姜女之哭,掀倒了长城,二是阿萍之哭,倾倒了男生。机灵的任建林漫谈人生,黄戏曰:罗曼.罗兰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挚的友谊,那就是认清了小任同学的“调皮捣蛋”之后,你依然欣赏他、喜欢他。这点评是不是有点央视足球解说贺炜的风格?

时间好快,座谈会一晃竟持续了近四小时,大大超出了原计划。其间,除个别同学上卫生间外,几乎没人走动。会场如一个巨型磁铁,大家牢牢“粘贴”在座位。大家由衷地说,这似乎比当年上课更认真。

最后,蒋显华同学对本次聚会做了精彩总结。他面面俱到,对每一位同学为聚会的付出,都如数家珍,唯独“忘记”了自己。

尽管大家意犹未尽,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跟着旋律,全体起立,随着大屏幕一颗颗汉字的流动,大家合唱如初恋般美好的《同桌的你》。此时,还有哪一首歌比这更能倾诉我们百般难舍的心情呢?“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总过得太慢。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就各奔东西……”旋律在汩汩流淌,同学情在静静凝固。

                            

当晚,下榻酒店对面的六月雪酒家,觥筹交错,欢笑阵阵,几乎复制了昨晚的狂欢。在汹涌的祝福声中,阿江端起酒杯,走到阿健面前,主动说起往事。原来,当年青春年少,血气方刚,两同学有点小小的不愉快。尽管阿健早都忘了,但阿江深感抱愧阿健,无法释怀。在同桌同学的见证之下,两同学高举酒杯,与往事告别,干杯!真是天作之合啊,不然这怎么与酒家之名高度契合呢?六月雪,冰释前嫌,同学谊开启新篇章。

                           

(五)

次日早餐之后,绝大部分同学依依惜别,开启了回乡之旅。石柱向阳和自贡同学兴致尚浓,驱车北川。在海清的陪同下,入石椅羌寨,悠悠羌韵,大快朵颐;驻龙吟古寺,真意禅茶,讲经说法;观地震博物馆,瞬间惨烈,步履沉重;进羌族博物馆,文化璀璨,生生不息;游龙隐小镇,影视基地,戏如人生;过县城巴拿恰,特色建筑,涅槃重生。

返程的车上,点开微信,道金、玉弟、向阳等同学关于本次聚会的诗作如雪花般在群中飞舞。他们“绣口一吐”,即再现聚会盛况。难怪庆星同学由衷地说,“一个同学会,炸出了同学们的漫天才华”。

这不息的同学会啊!期盼下一次再相聚,在网络,在梦中,在你心中。

                                 


2023年8月中旬于沱江之滨


 作者单位:自贡开放大学富顺分校



上一条:出走半生 归来仍是少年——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2008级校友毕业11周年同学会
下一条:李树勇率队赴旺苍开展红色研学活动并走访看望校友代表


绵阳师范学院校友工作办公室 版权所有

中国·四川·绵阳市绵兴西路166号

Tel:86-816-2202071 PostCode:621000  网站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