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师情怀

刘国跃教授名师风采

时间:2018年03月19日 08:26  作者:  阅读:  

 

居高声自远    无私树高风

 

 


 

                                                                                                    ——记我校省级教学名师刘国跃教授

 

 

 

 

 

2010年在全国大学物理课程论坛(天津2010)上作题为“改革课程内容,联系科技、工程和生活,培养创新能力——以《热学》课程教学为例”的分会场报告后,四川电视台于20132014先后两次报道了他结合课程教学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精神的情况,他就是我们的刘国跃教授。

 

他是四川省新课标实施和高考研究专家,先后担任过四川省高校职称评审专家(2011),四川省大学中专招生考试委员会首届新课标高考阅卷指导委员会委员(2013),全国万人计划四川省推荐评审专家(2014),四川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预决赛评委(2016),全国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评委专家库专家(2016),国培项目首席专家,四川省师高校范生教学技能大赛评委(2016),绵阳市科技成果奖评审专家(2013),绵阳市第一届“教学成果奖”评审专家(2013)……多次应邀作学术报告,为学校争得了荣誉。他将自己的知识、才华、青春默默奉献了30余年,深得学生尊敬和同行认可,他带着亲切的微笑走进课堂,用真情与爱心撒播知识的种子,不断创新,只为塑造明天的主人,托起未来的希望。

 

严谨治学与时俱进

 

因材施教、探究创新是刘国跃教授严谨治学的典型表现。不少人认为,基础课和理论课体系完整成熟,没有多少改革的空间,也没有多少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契机,但他不这样认为。他说,教学应该紧跟时代发展要求,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充分利用各种优质教育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按照学生的思维水平、学科基础、学科理论、实际问题和相关技术来组织教学,开展探究式教学,绝不能仅仅讲解知识本身。正因为坚持这样的理念,他的课程内容安排合理,符合认知规律;他不失时机地介绍相关的物理学史,培养学生的求实创新、不懈追求的精神;恰当引入最新学科成就,贴近时代;他将理论与实验和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开展科学研究、创新的初步能力;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入浅出、富有激情的讲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他将自己的科研思维和科研成果引入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的潜在能力。他的《热学》建立了内容丰富的课程网站,包含《热学》多媒体教学、实验指导、课程录像、参考文献目录等众多栏目,是学习交流的重要教学平台,累计点击已达两万六千余次,深受学生好评。

 

孜孜以求耕耘不止

 

刘国跃教授认为,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是高校教师的基本职责,不仅要为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还应当将科研成果引入教学,促进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将他们培养成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因此,他从未放松学术研究,将自己的课余、假期都投入到研究中去。

 

工作以来,他参与了三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工作,主持了六项省科技厅和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先后发表学术成果60余篇,其中在中国科学G辑、JSTATIn.J.P、中国科学B辑、物理化学学报、计算物理学报和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30余篇,SCIEICA收录近20余篇。刘国跃教授采用变分思想提出了双原子分子离子XY+势能函数的新解析势——ECMI势,并使原有的能量自洽法ECM的适用范围得到推广;采用了全新的有限项数值振动能级完全集(AM方法),克服了谐振模型研究双原子分子宏观系统振动热力学研究中的无限多能级求和并转化为积分、从头计算和实验的振动能级数据不全、求和项数不明确的理论缺陷和局限性,针对分析过程的新变化和复杂化,较强创新意义的结果使振动热力学量(态函数内能、熵以及可观测物理量热容量等)与实验较好吻合;实际气体热力学性质研究取得了一些新成果。

 

良师益友桃李芬芳

 

“踏实认真,真心对待每一位同学,全力投入,教学具有感染力”,这是学生和同事刘国跃教授的一致评价。他说,做教师要守得住四大理念。第一,守住人格理念。人格力量是教师的职业精神。教师应当向学生传授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传承优良品格。第二,丰富自己的学识。终身学习,学无止境,不断提高。第三,要有进取之心和迎接挑战的意志。顺境助我进取,逆境炼我心性,敢于迎接挑战而持之以恒,才会不断上升到新的台阶。第四,谦虚谨慎,见贤思齐,平等待人,明白自己的局限,以免误人子弟。正是有这样的理念,他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上都格外认真,当刘国跃教授将批改好的作业发下来时,有的学生感到很诧异,批注居然会细致到符号、公式、方程组和具体运算过程与结论的正确性,没想到会批改得这么认真!他踏实认真的治学态度深深感染着每位学生,学习中体现出“较真”劲头的学生越来越多。

 

30余年的教育历程,早已桃李芬芳、硕果满园。他教过的学生多达数千人,他们中有中学校长、大学的教授博导、政府官员等,更多的已成为中学物理教学骨干。“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本是当老师的教学初衷,但每逢节假日或寒暑假,总会得到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而来的不少毕业生的祝福和问候的电话、邮件和短信,汇报他们的成绩和进步,向老师咨询他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建议。学生还纷纷在网上留言,用“治学严谨”、“认真负责”、“感染力强”、“良师益友”等他们所能想到的美好词汇来形容刘教授的教育,心中满溢着崇敬与感激之情。

 

无私奉献筑梦绵师

 

1984年夏到学校工作至今的33个年头里,刘国跃教授爱岗敬业,将一生中最宝贵黄金的年华伴随了学校的发展,在教书育人、专业建设、教学和行政管理等多方面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最初他带领自己的课程团队对专业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了系列研究,先后在《大学物理实验研究》、《高师理科学刊》等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近20篇、项,并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运用和体现这些理念。物理专业率先成为学校早期的本科专业之一。他带领自己的团队将单一面向中学拓展为面向中教、单片机控制技术和考研三个方向。依据教育改革趋势,他确定培养教育类应用性人才为培养目标(成果成为教育部主管的《理工高教研究》封面标题文章(20062期))和创新实践能力、物理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能力培养目标,调整了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为后来信息工程学院的成立、发展打下扎实基础。随着工作业绩的发展和学历职称的提升,在90年代中后期他就有机会去沿海教育研究单位发展,取得博士学位后,又曾有发达地区的两所师范大学热忱相邀,西南地区某高校的人事处长亲到绵阳洽谈到他们学校发展的相关事宜……但出于对学校的热爱和厚望,出于对愿将自己的绵薄之力投入到学校发展建设中去的初心,刘教授任劳任怨,将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成功投入到绵师的建设发展之中。

 

目前,他正从事分子结构与分子光谱、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的研究工作,相信在不就的将来又会有新的成绩诞生,正是因为有着像刘国跃教授这样的一批无私、有担当的教职员工,相信绵师的转型发展之路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上一条:言传身教 行在实践——段守富名师风采
下一条: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韩晓娟名师风采


绵阳师范学院校友工作办公室 版权所有

中国·四川·绵阳市绵兴西路166号

Tel:86-816-2202071 PostCode:621000  网站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