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师情怀

言传身教 行在实践——段守富名师风采

时间:2018年03月19日 08:32  作者:  阅读:  

 

言传身教  行在实践

 

 

段守富,我校机电工程学院教师,高级工程师,曾先后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热能动力机械与装置专业、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发动机控制专业,并获得工学士、硕士学位。他是15项专利获得者,电子设计大赛、全新创新大赛获奖者、VEX机器人世界竞标赛冠军。他是《声音驱动型助听器》项目指导教师,200311月进入绵阳师范学院,从事多年教育事业。他热爱自己的工作,如同热爱自己的生命。从小怀揣着从教的愿望使得他在教学工作中不曾动摇育人的拳拳之心,一直努力保持敬业、爱业精神,也凭着这份精神,这不变的坚守带领着学子走向一条创新实践路。

 

 

创新灵感:来源于父亲的助听器

 

610日至12日,第十四届“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乐山师范学院举行。我校九支团队参与了此次比赛,其中由段守富指导的学生团队作品经过层层角逐最终斩获一等奖。比赛结果令人满意,项目制作过程却是艰难的。段守富从实际生活中发现了父亲所带助听器的不足,老年人使用的助听器常常会有咔擦咔擦的杂声和电流声,这是非常影响音质效果的。除此之外,在没有与人交谈或倾听别人谈话时,助听器也在供电,这就直接导致助听器用电量大,电池使用期短,必须经常换电池。于是,他萌发了研究新型助听器的想法,想法一旦萌发,就撸起袖子加油干。结合专业知识,以及长久以来的研究经验,他积极投入到项目的研发中。“研究过程中遇到困难是在所难免的,一个小方案往往要反复研究探索,有一点问题就会全盘推翻之前的研究,有些知识板块和技能是学生和我以前没学过和接触过的,遇到项目瓶颈的日子总是很难熬,但从没想过要放弃。”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助听器的杂声问题,不仅浪费电,而且也影响助听器效果。这就需要让助听器自己去判断声音,段守富的想法就是每100ms就让助听器自动觉醒一次检测声音,这个检测的过程是非常艰难且耗时的,基本上检测一次需要十几天才能判断这个方案是否正确。为此,他也联系了中心医院帮助进行测试,终于在不断的失败中等来了好消息。“做实验就是从无数的岔路口中寻找一条正确的岔路口,找准了方法再迎难而上,不放弃,不退缩。”说起项目研究过程,段守富的脸上一副坚定、骄傲的神情。他在研究时所表现出的刻苦努力,也是激发学生投入实践的动力。他也常带领学生团队做项目,团队与他之间互教互启,在他带给学生团队知识时,学生团队也回报给他无数创新思维和青春热情。

 

教学路上:身行一例胜似千言

 

在平常的教学中,段守富老师理论实践两面抓,在要求学生把握扎实理论的同时,他也注重学生学以致用,将所学转化为实践。课堂上,他用科研项目实例启发学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学习内容,他也带动学生从事一些项目开发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课堂外,他鼓励学生术业有专攻,提升动手实践能力。“机电工程学院为学生们提供了专业的设备,安排了学生专门的实验室,在有相应项目时积极推荐学生去做,就是通过这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段守富认为学生所学要施用,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发现自身知识掌握的不足,从而更好地完善自己,也能拓展思维并且构建一个完善的知识体系。

 

在教育学生时,他想“喊破噪子,不如做出样子,要想正人,必先正己”,学生效仿之中。“所以,当我要求学生努力学习时,我首先做到了忘我的工作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当我教育学生热爱劳动时,我没有指手划脚、拈轻怕重,而是和学生一起参与劳动的全过程;当我叮嘱学生遵守纪律时,我首先做到了遵守校纪校规……终于,更多人主动弯腰拣废纸了;更多人早晚主动开关电灯了;更多人主动进行课外创新活动了……学生经常在我面前说的一句话是:原来是这样!这句话震撼着我的心灵,我感觉到无比的欣慰与自豪,因为我从学生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同时也验证了“言传身教、身行一例、胜似千言”的至理名言”。

 

在课下,时常会有许多其他学院的学生带着问题来询问他,“其他学院的学生在抱有问题来问我时我是很开心的,他们能对生活抱有探索的热情,那种求知、创新的态度是我所肯定的。”段守富笑着说。有一次一位化学系的学生拿着他们的团队项目-一个插线板来找他寻求帮助,他非常乐意帮他们改良设计这个创新型插线板,也找了专业的同学和他们一起参与这项创新项目,同学们的这个创新型插线板不同于市面上的插线板,他们为了更好利用插线板的空间,选择用卡槽的方式设计这个插线板,这也是他们独特的创新思维。面对求问学生,段守富总是能耐心解答并提出自己的意见,怕其他学院学生听不懂专业术语,他便更加耐心解释。如有学生提出好的方案时,他也会推荐机电学院的专业学员辅助参与项目,给双方一个锻炼的机会。

 

 

 


上一条:扎实苦干终不悔 砥砺前行无穷路
下一条:刘国跃教授名师风采


绵阳师范学院校友工作办公室 版权所有

中国·四川·绵阳市绵兴西路166号

Tel:86-816-2202071 PostCode:621000  网站管理

>